学院动态

学院动态

当前位置 :  首页

学习强国、中国教育报头版:湖州师院思政课教师下农村调研成常态—— 教师下乡蹲点 活水注入课堂

来源 : 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 : 系统管理员     时间 : 2020-03-25
   

    2020年3月24日,学习强国、中国教育报头版报道我校思政课教师下农村调研,全文如下:

湖州师院思政课教师下农村调研成常态——

教师下乡蹲点 活水注入课堂

本报记者 蒋亦丰 通讯员 谈铮渭

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一周年特别报道·经验

    “老俞,最近村里情况咋样?”“好着呢,整个安吉县目前零病例,我们村一切运转良好。疫情防控期间,湖州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吴凡明,拨通了浙江省安吉县余村村委会主任俞小平的电话。

    寻思一番后,吴凡明冒出一个想法:余村和周边村镇此次科学应对疫情,我们的思政课能否切入社会视角,从两山理念出发研究农村基层治理现代化。

    接受记者采访时,吴凡明正在琢磨这个新的课题。最近两三年里,围绕余村,围绕地方的思政资源,马院的教师们上山下乡、行思坐想,已然成为一种习惯。

    “我们这些思政课教师,都是上了农村户口啊。吴凡明不经意道出了一句。

    进村

    2017年,湖州师范学院在政治学院的基础上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名字换了,但管理架构、师资队伍并没有变化。

    思政课还是按老样子上吗?在一次集体研讨中,教师们的观点近乎一致:如果照着全国统一教材说教,学生没兴趣,老师没挑战,课堂必须起来。

    课堂要改变,首先改变的是教师。然而,基于教材,又要跳出教材,靠思政课教师闭门造车肯定不行。在学校党委的建议下,马院把目光聚焦到了80公里以外的余村。

    余村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发源地,彼时,国内两山理念的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湖州师院作为湖州本地的大学,理当发挥家门口的优势,在研究两山理念上快人一步,以此催化思政教学。吴凡明这般思考。

    2017311日,吴凡明带领李秀娟、尹怀斌和侯子峰3名博士第一次走进了余村。

    一见到湖州师院来的博士们,俞小平热情接待了他们。他聊到了关停矿山和水泥厂,聊到了经济转型的阵痛,也聊到了建成全国3A级景区。俞小平讲得生动,吴凡明一行人听得入神。

    这次调研让大家摸清了余村的基本情况,同时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全院30多名思政教师在余村蹲点调研5年时间,以费孝通乡土中国社会调查方法为参照,坚持整体研究与个案研究、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余村的典型经验和时代价值。

    说干就干!光进村还不够,得走到农户家里去。因为不熟悉当地方言,调研团队特地请了原村干部李志荣老人当翻译,同年暑假,冒着酷暑,他们开始走访农户。马院副院长尹怀斌回忆说,当地民风淳朴,看到调研团队来都是热情招呼。有一次,一个种植大户就邀请大伙去家里做客,细数余村的新变化:像我们八九十年代的时候,纠纷最多的是什么呢,是养老。现在养老基本上没矛盾了,我们老了有养老金,小孩子还帮着大人呢!

    如今,五年计划实施过半,马院的思政课教师形成了20多万字的调研笔记,与村里的乡亲成了朋友,互加微信。每当收到村里有土特产销售的消息时,老师们也会帮村民们吆喝,吸引一些朋友同事选购下单。

    “实践出真知。思政课教师需要上接天线,也要下接地气。蹲点余村为我们教学和研究打开了新思路。马院副院长李秀娟说。

    科研

    从一线获得的新鲜素材,如何转化成思政课教学资源,是一门学问。这回,马院的教师把思研室搬到了田间地头。

    吴凡明说,两三年下来大家遵守一项惯例——在余村现场调研结束后,找一户农家乐展开头脑风暴,当即消化调研内容,转化成科研或教学的素材。

    考虑到术业有专攻,思研室每次邀请不同研究方向的思政课教师参加。比如,中国近现代史方向的何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方向的李秀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向的滕琳,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的傅艳蕾,可以单就乡村产业转型这个话题各抒己见,集成一个初步的文稿。

    等回到学院,成员们分头检索并丰富素材,几天后进行二次头脑风暴。有时湖州师范学院党委书记也会到现场主持,听取老师们的调研成果,并从更加宏观的视角提出建议。

    短短几年,马院的每一名思政课教师都收获颇丰:在权威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8部,在一级以上期刊发表文章10余篇、核心期刊27篇;完成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主持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研究”“‘两山重要思想研究等国家社科基金和省社科规划项目10余项;参与全国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和教师教学参考用书等编写工作。马院作为研究的主阵地,成立了两山理念研究中心,是学校历史上第一个文科类的省级智库。

    “一系列成果的取得,对余村的研究形成正反馈。老师们进村更多了,思考得也更深了,科研自觉已然养成。吴凡明说。

    教学

    基于两山的科研成果,如汩汩活水,流入课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师侯子峰教学时,适时加入了他在余村的见闻和研究。他用讲故事的方式,向学生介绍了余村如何在两山理念的指引下,开辟新产业,开拓新市场,走出一条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课堂效果出奇的好,学生听得津津有味,甚至有人主动提出加入余村的调研。

    有此体会的不止侯子峰一人,教师们发现,思政课上学生的抬头率和点头率都上去了。趁热打铁,马院面向自己学院的学生,创新推出一门必修课——“生态文明建设专题研究。该课一共8个课时,由6名教师执教。侯子峰制定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其他教师根据自身的专业特色分别授课。

    除了传统授课,思政课教师还会把学生带到余村现场授课,走进村史展览馆,走入寻常农民家,到企业考察生产,到田野参与劳动。

    因为去过余村,近距离感受过两山理念对余村发展的重要意义,马院学生车莉佳在参加全国高校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时,就选取了《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两山理念的发源地为例》的内容。

    “现场教学的所听所见,能够让学生独立思考与评判一些生态观点,能够在增强生态道德的基础上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吴凡明说。

    目前学院与安吉余村、长兴新四军纪念馆等合作建立实践基地,组织思政课教师和部分学生赴安吉余村、鲁家村、高家堂村等实地调研和现场教学,每年参与人数近千人次。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承担关键课程重任的是教师团队。扎根新余村,奋进新时代,将是我们思政课教师的不懈追求。湖州师范学院党委书记金佩华说。

链接如下:

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20-03/24/content_577555.htm?div=-1

Copyright © 湖州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浙ICP备1002541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50202000195号 技术支持:亿校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