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是创新的时代,迫切需要与时俱进,锐意创新的高素质人才。政治学院紧跟时代步伐,着眼社会需求,立足院情、生情,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推进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政治学院组建以来,高度重视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先后多次召开领导班子碰头会、专题研讨会、师生座谈会,探求推进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新路子。目前,学院根据现有学科发展、专业特点以及学生成才发展实际,研究确立了通过大力推进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总目标,采取多种措施推进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
一是培养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学院积极组织开展各种学术报告和专题讲座,拓宽学生学术视野。学院利用承办各类学术研讨会的契机,组织全院学生现场听取学术报告,参与学术交流互动,亲身体验本学科领域的学术前沿和领略学术大家的学术风采。学院邀请校外知名专家学者来院讲学,用平实的话语讲述最新的研究成果,感染大学生,引领大学生,激发大学生关注科技创新,参与科技创新的热情。学院鼓励本院教师举办小型学术沙龙和学术交流活动,通过与大学生的交流互动,分享从事科技创新工作的心得和体会,使在校大学生明确参与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意义和对未来学习生活的重大帮助,形成良好的科技创新意识。
二是大力推行大学生导师制。学院根据现有教师规模和学生数量现状,决定大力推行大学生导师制,即每位大学生均配备专业导师,指导其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学院首先依托全院专业教师资源建立大学生导师库,对导师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进行分类汇总,通过学院网站、公告栏等平台向学生公开。其次,学院对学生情况进行摸底,初步掌握学生感兴趣的学术方向和能够参与的科技创新活动。导师信息和学生信息公开后,导师与学生之间进行双向选择,每位导师可从大一至大四学生中选择4-6位学生,每位学生可选择1-2名导师,学院根据师生双向选择情况,进行导师和学生配对。导师配对完成后,一方面导师要及时联系所指导学生,了解学生基本情况,指导学生开展相关科技创新活动;另一方面,学生主动寻求老师指导,与导师交流自己的想法,积极申报科研项目等。
三是编制科技创新指导手册。为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指导,使大学生充分了解科技创新活动的相关程序,增强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培育一定数量具有学术价值的科技创新成果,学院精心编制了《政治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指导手册》。手册分为前言、内容和附件三部分,前言着重讲述了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目的、意义。内容包括大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参加的科技创新活动概览;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申报及其工作流程;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申报、审批和结题验收办法;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经费使用管理办法;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选题、申报书填写、项目执行等。附件列举部分成功申报校级及以上科技创新项目的申报书,供学生参考借鉴。手册的制订,给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提供了全方位的指导。
四是设立院级科技创新项目。学院组建时间不长,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基础较为薄弱。自2013年起,学院设立院级学生科研项目,通过精心指导和培育,夯实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基础。前期,学院充分利用导师资源优势,初步拟订院级学生科研项目选题指南,学生可根据兴趣爱好及专长选择操作性强,且自己能完成的问题进行申报。学院统一组织导师对所有项目进行评审,挑选一批具有一定创新意义和现实价值的项目作为学院年度学生科研项目。学院从有限的学生工作经费中安排一定资金作为院级学生科研项目经费,对院级学生科研项目进行资助,保证顺利完成项目各项研究。
五是建立科技创新奖励制度。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既需要广大教师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又需要广大学生的积极参与,必须充分调动师生共同参与科技创新工作的积极性。学院建立了《政治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奖励制度》,详细规定了教师和学生在科技创新工作方面取得成绩后应获得的认可及奖励。专任教师指导学生成功申报院级及以上各类科技创新项目计算一定工作量,并在年度教学业绩考核中给予加分,所指导项目被评为优秀或者成果获奖的,给予一定物资奖励。另一方面,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科技创新活动,可获得个人能力素质测评分加分;成功申报院级及以上各类科技创新项目的,在各类评奖评优中优先推荐;对获得省级新苗人才计划项目、挑战杯竞赛获奖以及公开发表论文的学生,依据学校相关奖励办法给予奖励。
通过多种举措,政治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呈现出良好势头。2012年,已有2个项目被学校推荐上报为浙江省新苗人才计划项目。学院内师生积极参与各种科技创新活动的氛围正在形成。